序
看到王伯勋编著的十四人主题访谈录《论道·当代》,我想起庄子在《养生篇庖丁解牛》中说道:“技近乎道,臣之所好道也”;继而又想起孔子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名言。
儒道两家的观念尽管不同,但他们都把“道”和“艺”视为一体,“道”为“本”,“技艺”为“末”,二者不可分离。记得宗白华先生说“艺”是“道”的感性显现,“道”是“艺”的灵魂所在。由此,在儒道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游于艺”的一切技艺方式都是在“问道”、“体道”、“悟道”,追寻和表达“道”的最高境界。大千世界、自然万物运变的“大道至理”,或者说规律都是“道”的诗意之境的显现。古往今来,中国人在艺术上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以“道”的诗意之境来表达人性情怀的。
那么,“问道”、“体道”、“悟道”、“论道”便成为“游于艺”的形而上的一种自觉修为和自我超越。所谓技艺之外的功夫,正是对“道”的深境顿悟和表达,所有技艺、、材料、工具以及语言形式都为“道”的诗意所统。因而“论道”并非空谈玄论,是诗意之思与“技艺”灵魂的碰撞,是让人沉醉和超越的境地。但是“论道”脱离形而下的作为和存在的终极诗性的体悟,沦为空洞和泛化,“论道”不再有任何魅力,甚至让人鄙视,不屑一顾。
一般来说,所谓“论道”大概有种三方式。其一,“得道”名师、大家三五相邀荟萃,以各自的智慧和语言机锋,相互超越和启迪,使“论道”之思直指存在的终极诗意境地,从而使论者和听众在诗意的语境中体会“道”的深境;其二,“得道”名师、大家各自独立“讲经论道”,以其“问道”、“体道”、“悟道”的亲历,阐述“道”之深境,点化众生;其三,“寻道”众生和个体向“得道”名师、大家“问道”,其实也是“问学”,名师、大家解惑答疑,指点路径,展开“论道”终极诗意情境。这三种“论道”的方式各有特色,“问道”和“论道”者收益也会各异。
王伯勋是一位艺术创作实践和理论并重的学者型艺术家。他高远的心性,扎实的艺术基础和理论基础,使他不停遨游在神奇而又奥秘的“道”的诗意世界。他怀古久远的传统艺术精神,又潜心现代美术理论研究,不舍当代艺术的真谛。他从读硕士开始、到博士、博士后一直不辞辛劳,执着“问道”众家,最终成就了这部《论道·当代》艺术主题访谈录。他的主题访谈,其实正是采用了上述第三种“问学”、“论道”的方式。
虽然《论道·当代》并非在直接谈论艺道关系,但“论道”与“当代”的语词概念却把我首先带进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沉思。我感到王伯勋对传统文化中的艺道关系与当代艺术的关联性有自己的洞见。他要寻找艺道之理,拨开当代艺术的层层面纱,寻找艺术的本源,他要探寻中国现代百年艺术与当代艺术变革和开放之道,让自己站在超越的起点。
然而,十四位访谈者,或者说“论道”的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创造领域不同,以及各自话语表达的不同习惯、方式、情景等方面所形成的差异性,还有王伯勋访谈设问的语意和逻辑关联的对应性,这些都决定着“问学”和“论道”的结果,最后是否能够指向中国当代艺术的终极情境。虽然十四位艺术家和理论家年龄不同,却是当代的一个群体,博弈在现当代艺术的激流中。但他们在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场景中“问道”、“体道”、“悟道”的亲历的确是完全不同的,似乎十四人,修建了十四条心路,十四个精神庙宇。可是,千般差异,万般变化,谁也不是在真空中,谁也没有脱离现当代艺术的激流。因而,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在“问学”“问道”者王伯勋机敏话语的追问下,以不同的心路,坦诚、真实的描述或论述自己在场参与、目击、守望的体会和感悟,以语言对话探讨的机锋呈现当代艺术的终极诗性,心路向着当代艺术的终极境域,寻找当代艺术由过去到当下及未来的路径和超越之道。
王伯勋是否在与十四位艺术家和理论家的访谈对话中已得艺术的真谛,或已跨入当代艺术之道,让自己站在了新的超越的起点,我不得而知。但他将个人所得的访谈对话汇集起来,以出版传播的方式让更多人分享,足以让人看出他一定是从中悟得妙境,并从中窥的十四条心路皈依的路径。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他个人发问的偏好所得,难的致以广大。“我心即他心,他心即天下之心”。无论被访的内容是十四人心路的语境,还是王伯勋个人学术话语的心境,在这里,已不属于他们,而是关乎当代艺术的天下之心。我想,所有读者会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心性,感悟到当代艺术的道性,由此超越此在,进入新的诗意创造之境。
在我看来,技艺、材料、工具以及语言形式在现当代艺术的创造中似乎不再是绊羁,而对存在终极诗性的关照是要害,观念、思想和话语的“道性”已成为当代艺术的灵魂。这是当代艺术的文化回归和自觉构建。古老的艺术之路走到今天,注定要回到其发生的源头。可是,当代艺术发生时,我们对它却又是如此陌生,甚至嗤之以鼻。也许是当代艺术的先锋性让人惊魂,使人们忘却从久远岁月一路走来,被逐渐异化的艺术本源。
艺道一体不可忘怀。这便是我先睹此书为快的感受,仅此为王伯勋所命之前言。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吴冠中研究中心秘书长
2014年6月5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